四季度多家银行公告处置不良资产 “百亿元级减负”在行动
发布时间:2025/10/22 21:49:30
债掌柜(不良资产转让服务法律平台 )小编整理发布:
进入10月份以来,多家银行陆续宣布启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。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(以下简称“银登中心”)官网数据显示,进入四季度,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量明显增多。
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银行密集参与不良资产转让,核心源于资本优化与风险化解的双重驱动:既需通过转让不良资产释放资本金,为新增信贷投放腾出空间;也需主动应对零售不良率攀升的压力,缓解资产质量面临的冲击。此举不仅为行业发展明确了路径,更关键的是聚焦于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——推动行业从“一卖了之”的简单处置模式,向“价值挖掘”的深度运作转型,助力银行实现从“被动处置风险”到“主动管理资产”的转变。
出现百亿元级不良转让
四季度伊始,两家港股上市银行率先开启“百亿元级减负”行动。
10月10日,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,拟公开挂牌转让一宗债权资产,涉及本金约499.37亿元、利息约104.36亿元、罚息约93.34亿元,叠加代垫司法费用1.26亿元,债权总额合计近700亿元。此次转让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.83亿元,相当于债权总额的约七折。该行称,此次转让可将多年历史积存的经济资本占用较高、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一次出清,预期将大幅改善资产质量、优化资产结构,同时节省风险资产占用、提高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用率,进而增强盈利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,提升综合竞争力以支撑可持续发展。
10月9日,广州农商行公告披露,该行董事会已批准一项“潜在非常重大出售事项”,拟转让合计约189.28亿元的信贷资产包。该资产包截至今年6月末的本金规模为149.78亿元,利息38.97亿元,另含代垫司法费用0.51亿元与违约金0.02亿元。该行称,此次出售所募集资金将用于银行一般性运营,资产转让后有望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计提额,进一步提升效益水平。
记者梳理银登中心公告发现,10月份以来,国有大行分支机构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、村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,密集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,涉及资产以个人消费贷款、经营性贷款以及信用卡透支为主。
以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为例,该行10月11日公告转让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,未偿本息合计约1.1亿元(其中本金9517.6万元、利息1648.6万元),涉及2177户借款人;该批贷款均属于五级分类中风险最高的“损失”类,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达471.25天。此外,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、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、平安银行、广发银行珠海分行、滑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、上海浦东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,也陆续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信息。
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多家银行近期加速推进不良资产转让,是政策、监管、自身经营及模式优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具体可概括为四方面:一是政策引领,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工作重点;二是监管驱动,监管对银行风险指标要求趋严,银行需通过加速转让压降不良,满足合规要求;三是经营需求,内外部因素致银行业不良资产持续暴露,占用信贷资源并挤压资产质量、资本充足率,银行需转让以优化结构、释放资本;四是模式优势,不良资产转让较现金清收等传统方式效率更高,能快速批量出清不良,改善指标、缓解经营压力。